記者 |
編輯 |翟瑞民
2022年4月27日上午,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的中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4月20日10時50分左右,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發生一起爆燃事故,學院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傷。
通報稱,事故發生后,學校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力量全力救治,目前該生病情穩中趨好。
界面新聞注意到,早在4月21日,社交平臺上就已出現關于這起爆燃事故的討論,有關受傷學生的急診記錄也在網絡上流傳。不過,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名本科學生告訴界面新聞,事故發生后,學院并未通報該事件,自己是在網絡上得知的消息。該學院一名研究生也表示,關于事故原因及傷者傷情,學生們了解的并不多。
4月27日上午,界面新聞致電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接線工作人員表示,學院事務繁忙,自己還未來得及看學校通報,對于學生傷情與事故原因均不知情。
通報稱,學校已啟動事故調查,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將根據最終調查結果嚴肅處理。另據澎湃新聞4月26日報道,該學院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院內實驗室已全部關停整改。
近年來,國內高校實驗室多次發生安全事故引發外界關注。就在半年前,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實驗室發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9人受傷。據新民周刊報道,爆燃實驗室是粉末冶金實驗室,原因或與鎂鋁粉爆燃有關。
爆燃通常指“爆炸性燃燒”,即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火焰波以亞音速傳播的燃燒過程,往往發生時間突然,會在短時間內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等現象,爆燃時產生的溫度極高。盡管沒有爆炸特征的巨大響聲及沖擊波,但會對室內的人和物瞬間造成嚴重傷害。
界面新聞對近年來媒體報道的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進行梳理,發現安全意識缺失是一大問題,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多在于實驗人員操作不規范。
一項基于2010至2015年國內外高校95起實驗室安全事故(中國大陸高校占66起)的分析顯示,爆炸與火災事故占比高達68%,泄露占比為12%,其他事故包括生物安全和中毒等。觸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違反實驗操作規程或實驗操作不慎,這占事故總數的52%,導致人員死亡得事故占比40%。
實驗室危險物品管理疏忽常常成為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學一廢棄實驗室突發爆炸,造成1死3傷。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學校請來拆除實驗室空調的施工人員對實驗室內一些鐵廢料進行明火切割,而旁邊放著煤氣罐和氧氣瓶,操作時引發了事故。
實驗室安全管理不到位也是引發事故的重要原因。2015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實驗室發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一名博士后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實驗室儲存的危險化學品叔丁基鋰燃燒發生火災,引起存放在實驗室的氫氣壓力氣瓶在火災中發生爆炸。
2021年10月,新京報曾報道,在專職安全保障人員方面,高校實驗室的配備普遍不足。按照相關規定,實驗開展前需要經過安全員的審批,但并未強制要求安全員對每一個實驗都要進行實時監督。其原因既有資金壓力,也與高校實驗室涉及學科復雜等特性相關。
此外,硬件條件也對實驗室的安全保障產生影響。界面新聞注意到,2018年年底以來,國家發布了一系列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的文件,對全面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就在4月6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稱,為確保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高等學校實驗室有序運行,保障廣大師生人身安全和校園穩定,教育部決定開展2022年度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扎實開展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專項行動,對實驗室安全隱患進行“全過程、全要素、全覆蓋”排查,重點做好易燃、易爆、易制毒、劇毒化學品安全及生物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杜絕實驗室安全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發生,營造安全和諧的教學、科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