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院屬高科技公司、調研項目合作企業、與基金公司洽談、了解相關政策……近日,南科大臺州研究院院長艾建琪非常忙碌,只為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讓各產業項目順利從實驗室走向廠房。
自2019年9月艾建琪擔任院長以來,致力于研究校地合作研究院的產業化對策,結合南方科技大學人才優勢與高科技優勢,成功譜寫“成果轉化三重奏”,打造出南科大臺州研究院獨具特色的產業化發展核心理念。
一重奏:人才+研發
建立本土化高水平技術團隊
產業化團隊的建設是產業化之根本。想要讓研究院項目的產業化團隊實現本土化,不能少了人才血液的滋養。
2021年,南科大臺州研究院累計引進科研人員35人,柔性引進12人,國家高端人才5人,碩士以上14人,博士以上7人。全年申報臺州市“500”創業創新人才項目3項,啟明人才項目3項,鄭春苗、王湘麟、劉偉領軍人才團隊獲得“500精英”認定。
人才是發展的根本。一流人才組建的高水平團隊扎根臺州,也取得了累累碩果。目前,南科大臺州研究院共引進項目9個,孵化項目公司9家。同時,引進入駐企業5家。研究院承擔了市級以上科研項目11個,申請及授權專利51項,獲得授權專利15項、申請專利36項,PTC專利6項,突破關鍵4項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如“抗病毒中成藥Igene13(病毒清)”產品榮獲“臺州市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優質產品”稱號;“面向高端制造的3D視覺檢測機器人項目”在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獲得銅獎。
同時,研究院參與建設的天臺大車配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被省科技廳認定為“浙江省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獲批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孵化企業臺州和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選“臺州市外國專家工作站”,臺州非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臺州愛申特科技有限公司獲“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
二重奏:管理+運營
一對一“滴灌式”精準服務
在藥物中心,浙江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研究院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其研究成果已進行商業化推廣應用。
在新材料中心,熱電項目組歷經幾個月的研發測試,成功研制出微型制冷片樣片。
在環境中心,團隊自主研制、開發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在線監測預警”及“污水零直排”平臺,現已在部分政府部門及企業中投入使用。
納米纖維項目的市場潛力巨大,已與多家從事熔噴布、無紡布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
產業化成果如雨后春筍萌芽,離不開研究院專業、高效的運營管理隊伍助力??紤]到不同的公司自身特點不同,研究院在實踐道路上逐步摸索出一對一“滴灌式”精準服務。通過三個“緊貼”,助力研究項目向市場轉化。即緊貼產業,解決落地生根的問題;緊貼企業,解決研發與市場應用問題;緊貼市場,解決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
“南科大臺州研究院有9個項目,就有9家高科技公司。”艾建琪表示,通過這些項目市場化轉化,有助于塑造臺州高科技產業生態體系,并為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科研動力。
三重奏:科技+金融
持續做優金融支撐生態圈
資金支持是企業騰飛的翅膀。特別是初創公司,研發和生產的成本大、周期長,如果沒有技術和資金的支撐,企業很難升級轉型。
為此,南科大臺州研究院探索建立研究院專項基金與政府引導基金、社會基金的合作,持續做優金融支撐生態圈。
為了讓資金實打實助力企業發展,基金在挑選注資項目時十分嚴格,會從政策方向、產業未來、前沿技術、項目成長、機構動向等多方面入手。
臺州市天使夢想投資有限公司就向研究院的孵化企業臺州愛申特科技有限公司拋來“橄欖枝”。該項目公司著力于大品種藥物綠色合成中試及放大工藝關鍵技術的研發,手性藥物中間體和手性原料藥生產,合成工藝技術服務和定制研發等項目。天使基金的支持只是開端。
研究院正謀劃下一個五年規劃,積極推進重點工作開展。
“未來,南科大臺州研究院將深耕臺州,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的速度和力度,為臺州高質量發展、打造高能級城市、實現高水平共富的歷史任務助力。”艾建琪信心滿滿。